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 >> 文章内容


“败战之军”的启迪


来源:转载   作者:张友生 裴加法   时间:2005-3-19   阅读1698次

     ●张友生 裴加法
   
    “败战之军,何谈其勇”?但二战时期战败的德国军队在1942年以前创造出的战绩和战争后期在资源、物资和武器装备等都相当匮乏的困境中表现出来的战斗力仍值得今天的军事专家们深入研究。
   
    从纯军事角度看,二战中德军并不具有物质优势,其陆军中80%的单位仍然依赖马拉的运输工具,甚至在“闪击战”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装甲师也有2/3的战车是以训练为目的而设计的,机动性并不理想。但他们却创造了在22天内占领波兰, 1天占领丹麦,5个月内推进至莫斯科城外的所谓“德军神话”。特别是当战争进行到1945年4月,德军在人员损耗约达270万,许多单位仅剩下编制人员的20%,加之反法西斯联盟的经济封锁、战略轰炸等更是造成了其资源、物资和武器装备空前紧缺的情况下,他们面对3倍甚至7倍于己的盟军,大部能做到不溃不散。
   
    之所以能够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德军注重在作战中发挥官兵个体智慧和行动的作用。在德军“部队指挥”的教范中,其导言第5条指出“虽然技术进步,但个人所扮演的角色仍具有决定性”,第7条指出“从最年轻的军人开始必须要求他们独立运用其精神、智慧和体力,必须如此始能把部队的权利充分发挥出来 ”。在实际作战中,尤其在基层部队,这一思想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各级在作战中享有较大的自主权,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各级在总体任务下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战斗效能。
   
    德军教范中指出:“从最高指挥官到最下层士兵,都必须认清消极无为和丧失机会要比选择手段时所犯的错误更严重。”而上述做法与当今美军提出的“网络中心战”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军“网络中心战”利用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加快信息优势向行动的转换,使部队能够自我协调或自我组织行动去完成时间紧迫的任务。而德军在缺少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通过教育训练的手段使官兵形成作战经验和顽强的战斗意志,在战场上给予他们较充分的思考和行动的自由,从而使官兵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来掌握战场信息,并采取行动。
   
    在近年来的数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尽管武器装备发挥的作用愈来愈大,但具有战斗精神、能动思维和行动的人不仅支配着武器装备的使用,而且是武器装备所无法取代的。面对高技术战争,我军既要注重发挥官兵独立思考和行动在战场上的作用,也要努力发挥现有物资和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最佳效能,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作战中充分发挥现有人力物力形成最大战斗力。所有参战官兵要将爱国热情、政治信仰、作战思想、战斗精神和训练成果自觉转化成机智、勇敢、顽强的战斗行动,从单兵到各级指挥层都要完成好人与物资、武器装备的最佳结合。 (解放军报 2004年04月14日 第12版)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