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精品推荐 >>> 文章内容


中国诗歌:死了还是睡了?


来源:红网   作者:杨以忍   时间:2007-1-17   阅读1898次

      中国的诗歌,最值得骄傲的还是在古代。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这些成就犹如一座座高山,让我们可以尽情地享受,却难以超越。难以超越于是就有了偷懒的办法,就像宋人知道超不过唐诗,于是改写哲理诗,今人呢,开始诗界革命,打算开一代新风,却使诗歌走上不归路,经历一个短暂的辉煌后,逐步走上病态,迈向死亡,也可能是几千年的漫长征程使诗歌累了,需要暂时的小憩,这种入睡的状态被误认为“死了”。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死了还是睡了,都是在说明一个问题,当前诗歌并不景气,陷入极为尴尬的状态。
   
    这决不是一个偶然,当“五四”前后,诗界革命一开始时候,就注定了今天的局面。如果说梁启超提出“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改革措施,甚至再退一步,把目标改作“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时候,还是清醒的,至少他看到了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但是旧瓶装新酒好像无法与那个时代相吻合,难以平慰那个时代人们内心的焦灼与狂热。到了胡适,中国的诗歌便如决堤的滔滔江水,在空荡的旷野中泛滥开来,虽然好似自由、奔放,白茫茫、浩荡荡,却是无头的苍龙,四散的奔马,没有了昨日的底蕴和气势。蓦然回首,那胡适反其意用之的“自古成功在尝试”便越发的狂妄和浅薄了。那些诅咒“必死必朽”的话语,也似乎不幸应验,让人感慨万千!
   
    虽然那第一“白话诗人”的诗有点不堪入目。但是沈尹默的《三弦》,俞平伯的《冬夜》以及康白情的《草儿》等一批诗歌还是值得称道的,原因也正式在于他们诗中旧文学的意象、旧诗词的格律与新诗潮的哲理以及欧化文法。真正“新”的东西并不多,直到周氏兄弟彻底抛弃了旧格律体,而这个抛弃,却也没有创出新来,只是“欧化”而已,从此中国的诗歌再也没有了纯正中国的味道,甘当起别人的随从,直到迷失与死亡。
   
    其实,无可否认,新诗是取得过很大成就的,当现代的一些文人找到自己的坐标以后,在所谓的“新”的领域里的确走出一大段的路,对于生活、革命和艺术有了很大的推进。如郭沫若那激情澎湃的《女神》,冰心的“小诗体”《繁星》、《春水》,“理性节制情感”美学原则下的“新月派”,闻一多的《红烛》、《死水》,后来追求“爱”、“自由”的徐志摩,他的诗《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等在新诗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之后,在左联的领导下,中国诗歌会成立了,以前驱殷夫为代表的诗人开始为革命服务,他们在此期间创造了一大批的优秀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现实,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臧克家的《烙印》,把此时代的诗歌牢牢地烙在诗歌史上。戴望舒,卞之琳等诗人又开创了“现代派”,把诗歌进一步推进,一首《雨巷》把多少人的幽怨和彷徨刻画的淋漓尽致,然而值得提出的是,这一段时间的诗歌所取得的成就却正是向传统的回归,此中“深谷”、“渔船”、“古井”、“残阳”等正是古代文化的重现。经过这一个时段的爆发,诗歌正如那决堤的长河,一泄之后也就开始变得舒缓了,也正如一个败家子,一通大吃大喝的挥霍之后,家中已经没有太多的积蓄了。屈指可数的还有艾青,之后的冯至、穆旦,再后来的顾城、海子等,已经犹如小小的细流,择洼地而流了。诗歌开始死亡,慢慢地耗尽……
   
    新时代里的诗歌离我们的世界越近,我们反而感到越陌生了,在我们脑海中久久盘旋的依然是唐诗宋词以及徐志摩、臧克家等的印象。所谓的以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朦胧诗”为发端的现实主义诗潮,除了对文革浩劫的迷惘、困惑、怀疑、失落等,其实就很少建树了。北岛、舒婷、顾城、梁小斌、江河等之后,直到今天,诗歌似乎越写越多,而读的人却越来越少。不可否认的是,生活的快节奏,竞争的激化等压力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没有了诗意,现实的追求是人们缺失了浪漫的气息,诗歌的死亡首先就是读者群的死亡,一旦没有了诗歌发酵的土壤,诗人也便一代不如一代。特别是当今的诗,由于历史的原因,走的路也越来越窄了,古诗词是因为文人精雕细琢、大用典故造成的阅读障碍而被历史抛弃。当前的诗呢?没有了古诗人的厚度,却一样的让人搞不懂,一样的脱离了生活。现在不是“尝试”了,换成了更科学的词语“实验”,结果却更坏。翻翻当前的诗集,一没有文采,二没有意境,只有或俗或抽象的词语的堆砌,无怪乎有人突发奇想,把选好的词语打乱了然后随机排序生造一首诗,也能被一些读者看好,特别是在网络上。
   
    网络上的诗也叫做诗,让我感到很遗憾。的确正如他们说,你看不懂就不要评价。我是看不懂,但是我相信那些所谓的“诗人”自己也不懂。诗歌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完全看不出是“引车卖浆”者之流所倡导的了,它不仅没有了古诗词的韵味、含蓄,也没有了近代诗词的明快、优美了,所剩的只有“诗”的招牌和“圈”里的奉迎,如此而已,所以在很多人心里,诗歌死了!
   
    诗歌真的死了吗?我不认可。我更相信它是睡着了,在这个浮躁、庸俗的世界里暂时的睡着了,它在等待,等待传统文化的回归,等待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泛起,等待着浪漫时代的到来……那个时候,诗歌定会破茧而出,以一种更美的姿态回到人们生活中来。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