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章内容


竹园说竹


来源:大地   作者:李大伦   时间:2005-1-29   阅读3015次

      我住所后面的苏仙岭下是竹园宾馆。竹园宾馆周围有几片密密的竹林。是先有竹林才有竹园,还是先有了竹园才植上竹林,我没有考证过。但把宾馆取名为竹园,实在是妙极了。你看,那一丛丛竹子,恰如一排排迎送嘉宾的仪仗,轻风拂过,万头攒动,微笑颔首;侧耳细听,絮语轻柔,声情并茂。每当我身临其境的时候,就想到封建士大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话。我为自己住所不远的地方有这几片竹林而高兴。
      竹林在侧,给了我许多亲近的方便。稍有闲暇,我最好的小憩是漫步竹林。清晨,霞光初照,竹林里瑞霭祥集,青云弥漫,随风缥渺,如入仙境。午后,艳阳高照,竹叶如剪,将阳光裁成无数碎片,洒下一地斑驳,一地阴凉。入夜,清风徐来,竹影摇曳,婆娑起舞,竹涛阵阵,浅唱低吟,如歌如琴。据说,竹林与阔叶林和针叶林相比,同样面积的竹子能产生更多的氧气,而且这种巨型草本植物的根系能够从土壤中吸收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甚至也能吸收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几乎不用担心土壤和地下水遭到污染。难怪每次潜入竹林,淡淡清香的空气通过喉头气管,流向四肢百骸,顿觉轻松洒脱,飘逸超然。恍惚间,感觉自己也变成了“竹林七贤”中的一个。
      竹子实是在大自然给人类的珍贵赐予。在盛产竹子的地方,坐有竹椅,卧有竹床,戴有竹帽,提有竹篮,围有竹篱,挂有竹帘,挑有竹箩,背有竹篓,打鱼有竹排,撑船有竹篙,扫地的竹笤……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荷兰艾恩德霍芬科技大学进行的试验表明,竹子是地球是最坚硬的植物,其抗压性可以同砖头和水泥媲美,其抗拉性与钢材一样。而且,竹子还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植物,每年能将其生物量扩大百分之三十。竹子细胞结构难以想象的紧密结合,无与伦比的生长速度,加上人类巧夺天工的加工技艺,使得使用竹子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时髦现象和发展趋势。韩国的竹乡潭阳郡,近两年来以竹子为媒办起的“竹子节”,有力地吸引着各国的投资。我曾经到过有一千多家竹制口加工企业的“楠竹之乡”桃江县。最近,又到我市从美国引进的海华竹制品公司调研,据公司老总介绍,如今人们不仅热衷于使用竹制地板、竹制茶几,竹制自行车、竹制冲浪板等新型竹制品也正在风行开来。在欧洲,一直过着隐居生活的竹子正走出深闺,步入大雅之堂。像奔驰、宝马、大众这样的大公司都用竹制品把办公室、展览厅和商店装饰得典雅精致。竹制品中最神奇的是竹乐器。从牧童短笛横牛背到苗寨芦笙传深情,到最现代的流行音乐,都有竹乐器悦耳的演奏。在北京,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竹乐团,所有乐器均为竹制,高中低声齐全,吹打弹拉俱备。竹乐已出版发行了CD竹乐专辑《竹吟》、《竹花花》以及《竹叶青》,其中《竹吟》荣获2002年“中国金碟奖”。中国竹乐并获美国2002年竹艺术比赛荣誉奖。我在电视上欣赏过竹乐团的一次演出,真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叹为观止。那是一种最纯粹最原始也最贴近自然的声音,一种远离尘嚣的天籁,一阵透人肺腑的习习凉风。若非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你绝对不会相信这些美妙的声音是从外节中空的一根根翠竹中发出来的。
      与花卉相比,竹没有那样的缤纷色彩,只有一种绿。但有了绿就够了。姹紫嫣红的春夏自不必说,即使是木落山空的秋冬,竹林也依然绿意盈盈,春色永驻。与树木相比,竹又没有那样丰硕的果实,只有一种笋。但有了笋就够了。菜谱中一旦有了笋的加盟,定然会让人胃口大开。蔬菜之中,我的最爱之一便是竹笋,只要桌上有笋,必定狼吞虎咽,大快朵颐一番。《诗经·大雅》云:“其簌维何,维笋维蒲。”可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视竹笋为上好的菜肴。唐朝还有专员管理植竹,唐书百官志记载:“司竹监掌植竹苇,岁以笋供尚食。”提到吃笋,不能不提及苏东坡。这位才华横溢的大文豪,能写诗、能填词、能作画,也会食、会饮、会养生,特别是堪称吃笋的专家。当年他因罪入狱,后皇帝赦免,贬放黄州,开始了流放生涯。他初到黄州,一见到笋,便宠辱皆忘,立刻吟出:“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后来又写下了传诵至今的“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若要不俗也不瘦,餐餐笋煮肉”。更见得他食笋是餐餐不可少的。这位仁兄还喜欢吃苦笋。他的好朋友黄鲁直为此曾调侃他:“公如端为苦笋相,明日春衫诚可脱。”为了吃苦笋,苏东坡连官都可以不做。
      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竹简是文化的载体,是历史的记录者,以后作为文化载体的纸,也大都是竹子的再生品。自古以来,无数骚人墨客都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打开诗卷,可以读到虞世南的“能识凌冬性,知有岁寒心”,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董必武的“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霜”,毛泽东的“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温步画坛,可以看到苏东坡的“朱竹”,清人虚谷的“剑竹”,齐白石的“风竹”,黄宾虹的“雨竹”……这些绚烂的诗画,既是写竹之形,竹之态,也是写人之情,人之志。竹子能得到多数知识分子的认可和喜爱,是因为在竹子身上,他们或看到气节和风骨,或看到痴心与执着。应该说,在植物群中,竹无疑是知识分子的象征。
    一位书画家曾对外国朋友说,竹子是生长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一种植物。正是如此,今天的城里人,被钢筋水泥包围,仿佛与竹疏远了,仍没忘记在墙上悬挂三两枝墨竹,更没忘记在风和日丽的时节,奔向苍翠的竹海,一洗尘埃与浮躁。我亦如此,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潜入竹林,作一次绿染灵魂、绿透身心的洗濯。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郴州市委书记)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