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章内容


牢骚的社会学


作者:周泽雄   时间:2004-10-10   阅读374次

     一、牢骚与吐痰
   
    中国人擅长吐痰,也擅长发牢骚。吐痰是由于喉头不适,发牢骚是因为胸腔堵塞。胸腔之堵与喉头之涩想必有一种生理上的对应关系,通常越是胸口憋闷,越会使喉咙受到连累,轻清者觉舌根濡滑,生出些微口水,重浊者感胸口沉重,非吐一口恶痰莫办。物不平则鸣,鸣不足则泄,可见,发牢骚与吐痰也确有互为因果的一面。同时两者又都视“一吐为快”为人生乐事,它们的合作,便构成了国内司空见惯的画面:每一个无人过问的街角都痰痕累累,每一间领导不在的办公室都怨气冲天。
   
    吐痰与发牢骚当然不是一回事,比如人可能独自一人吐痰,却不可能独自一人发牢骚。这牵涉到牢骚的发生学,即牢骚和吵架一样,至少需要两人以上参与。对相当数量的牢骚爱好者而言,发牢骚其实是一种社交活动。他们正是借助牢骚,才在办公室里渲泄了苦闷,排遣了不满,甚至,找到了同仇敌忾的知音。是的,说到办公室,那正是牢骚孽生的温床,而午饭过后的那点时间,简直天造地设是用来堆放那玩意的。领导们大多外出应酬饭局去了,办公桌上文档如山,小职员们吃饱了饭也正撑得慌。这时,往往只需与办公桌对面的同事眼神一对,牢骚话便可开壶了。
   
    牢骚话的产生一般对环境较少挑剔,但相对而言,它可能也需要一个较为休闲的气氛,这时手头应该是活儿不多的,而要么此前要么此后,他曾被(或将被)上司像羊那样驱赶,这使他想想就要害怕,憋闷不打一处来。此外,如果身边的谈话伙伴恰巧与自己身份、年龄相当,属于那种与自己彼此彼此的穷哥酸姐,这当儿,因为处境的相似和感受的具体,他们往往可以心照不宣地省略掉大量前言后语,直接便发起牢骚来。当然,如果这天正好出现了新的利益纠葛,小而言之如奖金分配不公,大而言之如单位里重新调整了人事安排,所有的落选者都会觉得骨鲠在喉,甚至连空气中都氤氲出窒息的晦气,那便正是“此时不发牢骚更待何时”。牢骚也像打牌一样,需要一些固定的“搭子”,当某个单位已经形成了若干组像牌友一样固定的牢骚群体,该单位要想摆脱这股不良风习,不说难于上青天,至少也和穷山沟渴望脱贫相当。最可担忧的是,牢骚似乎会上瘾,职员一旦养成发牢骚的习惯,便极难根治。这时,牢骚不仅会体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甚至还会同步产生可观的创造力。心中一旦感觉郁闷难伸,则天地万物,无不可借用来作为牢骚的题材。恶劣的天气就是一个永远现成的牢骚出发点,由对天气的抱怨起头,话题说着说着便会扯到领导、扯到政府、扯到同事小葛与小张的暧昧关系,再左右逢源地扯到自己的邻居。在领导终于铁板着脸走进办公室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些家伙会把牢骚话联系到哪座星球上。
   
    二、人为什么要发牢骚?
   
    那么,人为什么要发牢骚呢?这问题想起来挺烦,分析起来却未必复杂。通常,牢骚爱好者们大多在地位或阶层上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即他们很可能不具备足以在同事中立足自傲的某一门绝活,他们的工作是彼此相差无几的,甚至彼此互换也无甚难处的。举个例子,相比较而言,在单位总机间负责接电话的那位小姐,虽然工作单调,也难说有多大的地位,但却是较少发牢骚的。这是因为第一,她工作太忙,无法觅得对牢骚至关重要的那份清闲,也无从培养自身的牢骚伙伴;第二,她的职业太特殊,别人无法取得共鸣,所以即使想有所发作,也收效不大,结果,长此以往,得闲时她倒宁可在耳朵里塞上个“我阔蛮”(Walkman),落得个耳根清净了。我的结论是,发牢骚者往往隶属于那种也许该命名为“大众弱势群体”的阶层,他们的职业与多数人相同或相近,同时又都没有足可自炫的地位。世界上有两种多愁善感的人,一种为诗人或别的艺术家,另一种人则不幸沦落为牢骚家。不必说,他们都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泱泱华夏诗国,也许与民族基因发生变异有关,现如今偏偏独多后一种情感生物。
   
    若上述判断成立,则牢骚天然具有规模化效应。他们代表了国人中充满“被侮辱和被损害”意识的群体。毫无疑问,牢骚起源于这样一种自我认识:上帝是个偏心眼,社会是我的后妈。其中最典型也最令人讨厌的,非那种“讨债鬼投胎”型人物莫属。冥冥之中,他们总疑心自己的出生是个错误,也许是被人掉包了。他们认为自己在社会名利场中一开始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们下意识里甚至认为社会有必要偿还前世欠他的债务。受这一思维左右,他们无法认可任何已经获得的东西,即使所获已远较付出为多。他们自己都说不清何处才是本次人生“欲望号街车”的终点站,再加缺乏上进的勇气和能力,为求得心理平衡,成长为喋喋不休的牢骚家,几乎便是自然的选择。
   
    我们试着假设这样一位小姐:她令人遗憾地其貌不扬,在家里又非父母的掌上明珠,单位里也没有男同事献殷勤,偏生又看了不少琼瑶小说,满脑子都是不切实际的小说式人生设计。如果她还算伶牙俐齿的话,那么请为她想想,当某位令她仇视的女同事今天又穿了件漂亮的连衣裙,她如何才能不牢骚满腹呢?
   
    三、在牢骚的背后
   
    牢骚是一种抱怨,一种觉得受到社会亏待的自贬意识。不过,牢骚的游戏规则却是,谁也不愿在其中仅仅礼貌地、旁观地、好事地充当一个倾听者,不,这些对扼住命运咽喉不感兴趣的家伙,在抢夺牢骚话语权方面倒显得斗志昂扬。他们每个人都有一肚子酸水要吐,都想通过牢骚来一浇心中块垒,所以他们反而谁都讨厌祥林嫂式只会唠叨自身不幸的人物。每位牢骚者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他们更知道牢骚是一种公众话语,为了维护这一话语体系不受侵犯,当务之急就是坚决清除那些太过个案化的内容。为此,大家都得做些牺牲,都得学会将个人的怨懑转化为可以引起共鸣的集体不满。恼怒时摔杯子的家伙当然不是与杯子有什么过不去,杯子只是一种替代品而已,同样,在单位里说领导或政府的坏话,也未必与领导或至大无形的政府有关,那只是一个借口,一种伪形。我们发现几乎每个单位里都会涌现出若干牢骚高手,他们的特长在于将个人的不满隐藏在公众情绪之后,通过挖掘、创造可以让人感叹一声“可不是嘛”的牢骚话题,赢得一份小小的人格尊严。
   
    这正是牢骚的可怕之处。
   
    当牢骚漫延的时候,它完全丧失了责任意识,只知顺着舌根的快感,无休无止地前行。一个令人遗憾的生物学事实是,人在诽谤或说下流话时,往往智商意外地来得高,语言也意外地来得俏皮,结果我们经常发现,本意为发泄一己不满的牢骚,说着说着竟有了大众狂欢节的气氛。这时,入局者甚至会暂时忘却自身的烦恼,只知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已明显变得游戏化的恶作剧中。除了自渎般的快乐,没有别的原则。不过反过来,世上可有什么快乐,比自渎之乐更容易让人丧失意志,神销意磨?
   
    在感觉苦恼、冤曲的时候,适度的牢骚也许是有益的,发泄作为心理学的一种疗法,自有其特殊的功用。问题是,牢骚虽在个体中都各有其心理起源,它的发生却常常呈现了一种集体的、公众的面目,换言之,它不愿将不满停留在自怨自艾的层次上。就像吐痰天然容易传播病菌一样,牢骚也天然具有深入社会、污染人际关系的冲动。就像病菌会自我繁殖一样,牢骚也会自我克隆。
   
    虽然大到政府官员、小至单位领导,都应本着倾听民意的态度,对群众的牢骚予以关注。但使我们倍感沉重的是,相当数量的牢骚,也许只能从缺乏自律、自强的个人-民族意识上去探讨。这可说来话长了,快点打住。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