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章内容


文化敏感的缺失曾使我们同科学擦肩而过


作者:童 强   时间:2004-10-6   阅读505次

    --评《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
   
    1405年底,郑和船队200余艘大船、近3万名将士从福建五虎门放洋,随之而来的七下西洋,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高峰。
   
    1433年,当明代皇帝下令停止航海、历经风浪的宝船停泊在温润的港湾里等待腐烂的时候,西方却开始了新的航海事业。西方的生存危机引发出新的扩张需求,而它的重商观念、宗教信仰、冒险精神混合着造船、航海技术、火炮的威力,又在物质与精神上为西方走向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很快,西方就以精明的商人、彪悍的海盗、老练的船长、执着的传教士们驾着帆船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大洋的地平线上。
   
    1450年到1650年这200年间,中国乃至整个东方退出了海洋,而西方却占据了海洋。一系列的冲突随之而起,西方人对中国感到不可思议,而中国更是将西方看成是洪水猛兽。伴随着海洋的扩张,西方又将其精神产品送到世界各地,并再度掀起新的冲突。
   
    谴责资本主义的扩张,暴露他们的狰狞与贪婪,我们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而同样艰难的工作,是客观地回顾那段最初的遭遇,重新反思自身的文化。《中西最初的遭遇与冲突》一书的作者以其敏锐、深刻的洞察,展开了那开人心智的反思。
   
    相信历史就是连续剧中喜怒无常的皇帝传奇,是幼稚;相信历史就是史籍中的记载,是教条。没有思考,没有洞察,就没有历史。因此,作者并非仅仅想向读者展现一段历史:中国的郑和们回家去了,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人一个个赶到海上溜达。而是着意通过这海上的消息传达出历史的真谛、历史的智慧。一进一退,是两种文化各自发展的必然,又是两种文化的较量。中西文化最初的遭遇与冲突,不仅预示着1840年以后的那段历史,而且还预示着文化冲突中各种可能的较量。
   
    确实,作者告诉了我们许多,遭遇、冲突、流血、屠杀、囚禁、掠夺……但这许许多多的故事、片断、书信、记载背后,明帝国日复一日地向内收敛,而西班牙哈布斯王朝却不停地扩张,作者透过历史故事,看到了历史行进的脉络。他写道:“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超越传统的扩张,都会造成对世界格局划时代的革命,都会使人类文明向一体化的方向迈进一步……在世界一体化的三次大扩张浪潮中,中国的角色各不一样:第一次一体化浪潮中(马其顿扩张),中国在扩张的极限之外,属于另一个世界;第二次浪潮中(蒙古扩张),中国变成世界的轴心,表现出一种文明的向心力;第三次浪潮中(伊比利亚扩张),中国表现出一种文明一体化的离心力。”这一离心运动使中国被世界发展的主潮流抛出了很远。实际上,这种离心运动不仅造成地域关系、格局上的距离,更潜在的是文化交流关系上的,以及中西观念上的距离。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正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展开,它要求我们在更复杂、更多元的角度上考虑民族的未来,然而就在这时,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中西方最初的遭遇与冲突。很显然,作者的话语清楚地置于我们现时代的语境之中。
   
    如果中国当时确实理解到了那些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的真正作为,并且将自己的帝国与世界联系在一起考虑的话,那么1840年以后的历史必将重写。问题不是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当时我们有无能力从一些变化中看到未来的道路。这是民族的智慧、文化的敏感。事实上,中国人接触西方的科学技术并不晚。1582年传教士利玛窦一行来到了中国,在送来基督教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1619年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一行到达澳门,他是伽利略在罗马学院时的同学,来到中国后主持钦天监,观察制器,修历著书。从整体上讲,中国已经了解到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正如法国汉学家谢和耐所说,“中国在近代曾是欧洲之外第一个接受西方科学成果的伟大文明古国”,可是“接受”的程度相当表层。那些当时在西方最为先进的成果并没有触及传统文化的根基。技术的表层成果被吸收,而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文化基因、文化精神却并没引起人们的重视,整个民族没有意识到科学的未来价值。这种忽略并非民族心智的虚弱,而是因为在“只有一种权威的国家里,一切都是工具,科学也一样”。在17世纪之后科学迅猛发展的时期,我们并没有主动参与这个过程,最终与其失之交臂。待洋务派惊叹西洋技术时,为时已晚。
   
    如今,电脑、信息、网络、基因工程、空间技术、人口控制、WTO、能源等等,都可能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它们又将引起我们的敏感。而这种敏感的培养正依赖于历史。自葡萄牙舰队从马六甲启航前往中国时,中国自身的发展问题便已不能只在中国的范围内来考虑了。处于世界格局之外来解决国内问题,那是当海洋还阻隔着各大陆交往时代的神话。
   
    (End)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