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章内容


好人稀缺与制度设计


作者:鬼股子   时间:2004-10-6   阅读428次

    如果留意的话,你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现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社会上的好人越来越少了”。我们不禁起疑,难道社会道德水平真的下降吗?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升跌呢?
   
    一位叫汉斯的德国人写过一篇文章,说有一天他驾车外出办事,由于疏忽忘记锁车就离开了。等他办事回来,才发现他的车旁守着三、四个警察,原来有位女士发现他的车未锁,就马上报了警。警察批评汉斯并要求罚款,理由是他的疏忽可能会引诱别人犯罪,从而对社会治安及风气带来负面影响。
   
    在此我不去评论德国人令人困惑的思维方式,但是可以看出西方的一种观点:犯罪有时并不应仅仅归咎于犯罪者本人,如果留有让人有机可乘的漏洞,那么受害者本人或者制度设计者也难辞其咎。
   
    经济学上有个“理性人”假设。确实,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理性人”,即只有预期到做一件事的所得大于付出时,才会真正去做。甚至自杀的人也都是在权衡了生死之间的得失之后(当然往往夸大了活下去的困难),才走上自绝之路的。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他权衡的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得失,而是包括道德、信仰、情感等给心理带来的满足,即“效用”。因而理性人不但包括利己主义者,而且包括利他主义者,比如很多大公无私的人,很多舍己救人的人,虽然他们损失了金钱、精力乃至生命,但是获得了坚持自己信仰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理性人只能说明他的出发点是理性的,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能达到预定目标。相反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知识、阅历、信息等方面的局限,人们经常达不到自己的目标,甚至出现“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倒霉事,这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有限理性”。比如一个贪污犯在作案之前,往往认为自己很聪明,或者受侥幸心理的支配,将自己被绳之以法的概率大大缩小,如果能准确地预见到难逃法网,你就是借给他两个胆,他也不敢铤而走险。
   
    不同环境和经历下的人,其行为方式也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其一,只看眼前的经济人。这种人只顾眼前的物质利益,他做一件事的条件是(U指某行为带来的效用增加或减少,下同):U(此事能带来的现期经济效益)-U(为此事的付出)>=0
   
    需要强调的是,这一类型的人并不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外部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例如政局动荡,法律体系形同虚设,白纸黑字的合同往往都无法执行,以致市场秩序混乱,欺诈行为盛行,重视眼前就是一种适应环境的自我保护。
   
    其二,目光长远的经济人。这类人将未来的经济利益也纳入了考虑范围,其决策的依据是:U(现期经济利益+未来经济利益的折现值)-U(为此事的付出)>=0
   
    这里的未来经济利益既包括借贷、购销、投资等等活动,而且包括法律机制和市场上的声誉实施机制。比如日常生活中亲友和邻里之间的借贷,常常没有证人或书面字据,到时候借方一旦赖帐,法律对他将无能为力,但消息传出去,他会名誉扫地,以后再也借不到别人的钱,这就是“声誉机制”的威力。假如可以提供借贷行为发生的人证或物证,法院就可以主持公道,强制借款人还钱,这就是“法律机制”的作用。为了避免赖帐的这些不良后果,迫使大多数个人和单位都能顺利的执行这些口头或书面的契约。
   
    其三,有相当道德素养的理性人。这种类型的人在作决策时,不仅考虑现期与未来的经济利益,并且受到坚持或者违反自身信仰所带来的心理感受的影响。这类人做事的条件是:U(现期经济收入+未来经济收入折现值)+-U(坚持或违反信仰)-U(为此事的经济付出)>=0
   
    这类人即使在现期与未来经济上都不划算是,也会做一些事,因为他考虑了公理、正义、尊严、信仰这些高尚的东西。很多舍己救人、大公无私的英雄就属于此类。他们的事迹值得传诵和推广,但是企图把社会大众都教育成他们那样,我敢断言,肯定是徒劳的。如果以此类人为假定前提设计社会制度,那必将产生一场灾难。
   
    西方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在闹市丢弃钱包,对捡到者是否返还的行为进行分析。他们发现返还率与捡到的金额成反比,即钱的数额越大,返还的可能性越小。由此可以得出推论,人类的道德信仰与经济利益有一种微妙的替换关系,也就是说,在利益诱惑增加到一定限度时,相当一部分人的信仰就会瓦解。说句不中听的话,大部分人的良心是可以出卖的,只要你愿意支付一定的代价。
   
    高尚的品质与良好的个人素养对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相当重要,但是如果法律机制和信誉实施机制都很差时,在很多方面都寄希望于人们的道德自律是行不通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掌权人士的成本收益就不对称了,犯了重罪也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也就是说得到了很大的经济利益,即使受到一些道德方面的谴责也是划算的。而相当一部分掌不了权的人也会千方百计地巴结和讨好掌权的人,试图在利益再分配中分一杯羹。
   
    回到上文汉斯的例子,制度的缺陷改变了人们成本收益预期,引诱一些本来不会犯罪的人犯了罪,因为大部分是经济人而不是圣人,达到同样的目标,他当然会采用花费较低代价的方法。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会形成一种劣胜优汰的选择机制,道德水平越高的人越吃亏,品行恶劣的人反而在竞争中胜出,这种示范效应会推动道德水准不断下滑。更糟糕的是长此以往改变了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以前捞取不义之财的人会受到谴责和鄙夷,一段时间以后有人对之羡慕,整个社会的价值观趋向于实用主义,认为不管违不违法,能挣来钱就是本事,对洁身自爱者反倒冷嘲热讽。这种价值观的反转要想恢复就难上加难了。
   
    综上所述,道德自律虽然对一个社会不可或缺,但是必须与法律机制、信誉实施机制配合使用,千万不能对其过分倚重。在其他制度性安排存在巨大漏洞的情况下,很大的经济诱惑仅仅寄希望于道德自律,可能只会适得其反,造成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
   
    (End)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