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章内容


贾谊


来源:中国教育史   时间:2005-1-31   阅读2635次

     贾谊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政治主张
   
    贾谊(前200一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初年杰出的政治评论家、文学家。
    贾谊在少年时代,即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年十八,以能诗书属文称于郡中”,受到河南太守吴公的赏识,被召为门客。汉文帝即位,吴公因政绩卓著被朝廷征为廷尉,贾谊也在吴公的推荐下被召为博士。在博士中,贾谊以年少才高著称,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但是不久,即因一批朝臣元老的嫉妒和排挤,致使文帝对贾谊的态度由器重转为疏远,最终调贾谊远离中央,出任长沙王太傅。贾谊28岁时,文帝因思念他而把他召回中央,“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后来,梁怀王刘胜因坠马身亡,贾谊陷入极度的悲痛和自责之中,年余竟郁积而死,年仅33岁。两度8年的太傅生活,是贾谊教育思想的实践基础。所著今存有《新书》,是研究他教育思想的重要依据。
    贾谊建议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积极有为的政策,正视诸侯王日益膨胀的野心,他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对于匈奴贵族的侵扰不可采取退避忍让和听之任之的态度,主张采取军事反击和德化并行的方法分化瓦解匈奴单于的臣民,使其处于一种“无臣之使,无民之守”的境地。贾谊的这些建议,实际上成为后来汉武帝在政治上由“无为”转向“有为”的思想先导。特别是他关于“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思想以及防范地方割据势力颠覆中央政权的具体建议,被汉统治者所采纳,在维护中央集权的斗争中起了积极的作用。
    二、论教育的社会作用
    贾谊通过对秦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的总结,认识到“取与守不同术”、“并兼者高诈力,安危者贵顺权。”认为秦之所以二世而亡,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统一六国之后,一味“专威定功”、“其道不易,其政不改。”建议汉统治者在夺取政权之后,应当及时改变统治策略。贾谊主张封建政府通过精选一批能够“为民之师帅”的官吏作为推行教化的骨干,认为官吏应该作为人民道德的榜样。由此出发,贾谊进一步强调“任贤”、“敬士”,这对后来董仲舒的文化教育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三、论胎教
    贾谊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思想的基础上,主张人生的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并作了专门论述。他认为胎儿是人生之本,是生命的起点,胎儿发育是否良好,素质如何,将决定他未来的发展前途。正因为胎儿是生命的起点,“失之毫厘”则“差以千里”,因此应该特别重视。他的胎教思想包含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婚配对象的选择
    2:给胎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论早期教育
    贾谊强调早期教育,认为古代作出突出贡献的君主都是“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早期教育之所以重要,在于幼年时期形成的道德品行根深蒂固,难以磨灭,和人的天性溶为一体。在这一方面,他继承了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思想。但是,他更强调将儿童心智发展的水平和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儿童有什么样的接受能力,就应该施行什么样的教育,这就是所谓“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
    五、论品德修养
    德教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心。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是品德修养的过程。贾谊在个体品德修养方法上强调以下几点:
    1:明确“品善之体”
    2:积小成大,防微杜渐
    3:重视环境的影响
    六、论教学方法
    贾谊关于教学方法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人主太浅则知暗,太博则业厌;二者异失同败,其伤必至。故师傅之道:既美其施,又慎其齐;适疾徐,任多少;造而勿趣,稍(稽)而勿苦,省其所省,而堪其所堪,故力不劳而身大盛,此圣人之化也。”这里,贾谊实际上已经涉及到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搭配,教学内容深浅多少和学生接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对孟子的“盈科而后进”,《学记》中“学不躐等”等教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为西汉教育家董仲舒所全盘继承。
    贾谊是汉初对社会矛盾有明确认识,主张政治上进取有为的儒家代表。他的教育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后来汉武帝时代经董仲舒倡导并实施的文教政策。他关于胎教的经验和理论以及早期教育的主张,有不少合乎科学的思想因素,给后人以重要的启发。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