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章内容


韩愈


来源:中国教育史   时间:2005-1-31   阅读2770次

     韩愈的教育思想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高举儒家道统的大旗,猛烈地反对佛老,提倡古文运动,以复兴儒道为己任。韩愈的著作甚多,流行于世的有《韩昌黎全集》。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河内南阳(今属河南孟县)人。韩氏先世居昌黎,后人称其为韩昌黎。
    韩愈生活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那时佛教泛滥,道教盛行,作为封建社会精神支柱的儒家思想反而被削弱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来说,唐王朝的统治开始动摇了。国家的多难,人生的不幸,并没有使他意志消沉,反而造就了他敢于进取、勇于奋斗的良好品格。
    在儒家文化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韩愈,站在维护皇权的立场上,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猛烈抨击佛老,极力维护儒家的道统及其独尊地位。他在政治上强调君权,严格君臣名分。护中央集权的实际行动。
    在思想上,他倡言儒学,反对佛道,以卫道者自居。他认为儒家的道有一个传承的过程,从尧开始,中经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最后传至孟轲。孟轲死后,儒道不复传矣。韩愈的这些主张代表了世俗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客观上符合中小地主阶级以及农、工、商等小生产者的利益与要求,因而具有积极意义。
    在文化上,韩愈是古文运动的主将。所谓古文运动就是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他提出了“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即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体坍和宣扬儒家的仁义之道,文章的形式和内容要统一起来,以改革齐梁以来那种只重形式而不努内容的四六排比骈体文,这种思想对于扭转当时的文风、学风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由于他热心教育事业,积极培养人才,不断探讨有关的教育理论问题,遂使他成为唐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性三品”说及教育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大都从人性论的角度出发,肯定了教育在改变人性,促进人发展方面的作用。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性三品”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一)决定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性
    (二)教育只能在已定的人性品位内发生作用
    (三)人性决定了教育的主要内容
    韩愈从“性三品”的理论出发,一方面肯定了教育在促进人性变化中的积极作用,号召大多数的人要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人性三品是不可变更的,教育只能在品位之内发生作用。这种人性论不但为封建的等级制度作了合理的论证,而且也为绝大多数的人接受封建道德教育作了理论上的说明。
    三、“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
    在教育领域中,韩愈要求教育要“明先王之教”,使人们明白“学所以为道”,这也正是教育目的之所在。韩愈提出“学所以为道”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求通过教育的手段,使人们重新认识儒家的仁义道德,以便恢复儒学的独尊地位,对付佛教和道教的挑战。“道”是他思想的最高范畴,其内涵就是抽象化了的封建仁义道德。韩愈主张的“道”,则是一个有为的现实世界,追寻的是儒家传统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原则。因而他力排佛老,弘扬儒家的仁义之道。教育的目的也就在于使人体道、悟道、行道。
   
    四、关于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思想
    韩愈继承了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思想,主张先通过教育的手段向广大百姓灌输封建的道德观念,然后再用刑罚的手段加以控制。为了培养人才,满足封建国家的需要,韩愈要求整顿国学,改革招生制度,扩大招生范围。反之如果不重视学校教育事业,势必会造成人才缺乏的局面。
    韩愈不但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十分重视人才的选拔。他根据自己走科举之路的切身体会,他指出:依靠科举制选拔不出真才实学者,反而会埋没治国兴邦的大才。他要求统治者爱惜人才,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他批评了统治者的愚昧无知,鼠目寸光,以及对人才的摧残和埋没。他这种爱才、选才、用才的思想与封建社会选人唯贵、用人唯亲的腐朽思想是对立的,而且在今天看来仍有现实意义。
    五、论尊师重道
    韩愈教育思想最突出之点就在于他作《师说》,提倡尊师重道。尊师重道的思想既是他维护儒家道统思想在教育领域中的表现,又是针对中唐以来教育事业中出现的种种流弊而提出的,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而且至今仍闪耀着光芒。
    (一)教师的任务
    韩愈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传道,即传授儒家仁义之道。二是授业,即讲授《诗》、《书》、《易》、《春秋》等儒家的六艺经传与古文。三是解惑,即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过程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二)以“道”为求师的标准
    韩愈主张不管其门第、出身、相貌等如何,只要学有所成,并且合乎儒道,就可为人师表。他提出“圣人无常师”,主张广泛地向他人学习,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另外,“道”是无处不在的,只要能体认到它,就可以为师传道了,他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求师原则。
    (三)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
    韩愈认为师生之间可以互相为师,两者没有绝对的、不可逾越的鸿沟。他强调师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把师生关系看成是在道和业面前的平等关系,师生关系可以互相转化,这对维护教师绝对权威的封建师道尊严是一种否定。这种含有辩证法因素和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在当时乃至于今天都是正确的。
    六、论教学方法
    作为一代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家,韩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学业的精通在于勤勉
    (二)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通
    (三)把学习和独创结合起来
    在中唐以后儒学日渐衰落的情况下,韩愈重振儒学,宣扬道统,力图恢复儒学独尊的地位,以加强思想控制,维护封建的大一统,这在本质上有消极的作用。但他倡导古文运动,恢复儒家的道统以抵制佛教和道教的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尤其是在教育领域中,他作《师说》、《进学解》等教育名篇,提倡尊师重道,主张因材施教,不拘一格地培养、选拔人才以及有关教学方法方面的论述,都极富新意。
   
    经典文章欣赏:《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後,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於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於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焉。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之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吾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子、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於时,学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