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 >> 文章内容


中国传统声乐的咬字吐字理论及应用


作者:幺幼力 张旭东   时间:2005-8-24   阅读1474次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声乐理论认为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吐字咬字的技巧在古代文献中论述的最多。这些论著是我国古代民族声乐艺术实践经验的总结,对今天的声乐教学和演唱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关 键 字:传统声乐 咬字 吐字
   
    一、传统声乐吐字咬字理论与认识
   
    中国传统声乐理论认为,咬字、吐字在歌唱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关于咬字、吐字的技巧在古代文献中论述的最多。如明代魏良辅《曲律》中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他将“字清”列与三绝之首,由此可见古人对咬字吐字重视的程度;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字从口出,有字即有口;如出口不分明,有字若无字,是说话有口,唱曲无口,与哑人何异哉?”生动而具体的说明了歌唱吐字的重要性。
    关于如何咬字和吐字,明代沈宠绥在《度曲须知》一书中明确提出“凡敷演一字,各有字头、字腹、字尾之音。头尾如末厘指,而字腹则出字后,势难遽收尾音!”清代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论述的更加细致“凡曲以清朗为主,欲令人人知所唱为何曲,必须字字响亮。然有声极响亮,然人仍不能知为何语者,何也?乃交代不明。何为交代?一字之音必有首腹尾,必首腹尾已尽,然后再出一字,则字字清楚。若一字之音未尽,或已尽而未收足,或收足而于交界之处未能划断,或划断而下字之头未能矫然,皆为交代不清……故声愈响,则音愈长,必尾音尽而后起下字,而下字尤须用力,方能字字清澈,否则反不如声低者之出口清楚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歌唱的出字应该要清晰、明朗,要让听的人明白唱的是什么内容,一定要将字唱响亮。然而有的人声音是很响亮了,但别人还是听不清他在唱什么,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语言交代得不清楚。怎么来唱清楚呢?每个字的读音,都有字头、字腹、字尾。必须把字的头腹尾都完全读了结,然后才能唱下面的一个字,这样每个字才能交代得清清楚楚。如果一个字的字音还没唱了结,或者虽唱完了但收尾不准不足,或收尾虽准足却与下一字的字头衔接处粘连在一起,中间未断开,或虽然断开了,但下一字的字头唱得不明确,喷口没用力,所有这些都属于交代得不清楚。此外,他还对“五音”(唇、舌、牙、齿、喉)、“四呼”(开、齐、撮、合)等发音方法作了论述。
    经过千百来年的声乐艺术实践,中国传统声乐演唱总结出了一套有关歌唱语言咬字、吐字的规律和技巧,即在咬字、吐字过程中要把握好“出声(咬清字头)—引腹(引长字腹)—归韵(收清字尾)”三个阶段。艺术实践证明,这一归纳是科学的,对今天的声乐教学和演唱仍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二、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解决
    现在的声乐教学中,歌唱者在实际演唱中咬字不清是声乐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咬不住字头(声母不纯),良好的咬字是以正确的字头为先导的,如果“出声”不准确,必然会影响到字义的准确。问题首先出在认识上,重视声音而忽视字音,认为咬字会影响声音,因此不敢咬;其次是为了追求放松,嘴唇没劲,从而形成音包字,咬字不清;再次是由于演唱者受自身方言的影响,如:t、d不分;n、l不分;zh、ch、sh、与z、c、s不分等等。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声母准确部位着力点训练:
    1、 出声时值要短。字头是字的起音,一般都是辅音,辅音是不能延长的。因此要咬的敏捷利索、短而有力。如果停留时间过长,就会加重喉头的负担,声音传不出去。
    2、 出声力度要适当。不然,出声就会含混模糊,容易犯有字无音即“字包音”的毛病。但也不能过分夸张,把字咬死,又会犯有音无字即“音包字”的毛病。
    (二)咬字不清的另一原因是引腹部分,也就是能延长的韵母不够饱满。一些学生因为怕咬不住字,而过分强调咬,死咬住字头(声母)不放,一唱到底,将字头(声母)的力量带到字腹(韵母)中;还有些学生在韵母发声时,口形发生变化。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韵母的行腔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十三辙的发声要求,将字腹与歌唱发声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为此,要做到两点:
    1、 呼吸和喉头的密切配合。歌唱者必须在呼吸支点的基础上,使下颚和舌不紧张,喉腔自然开放,韵母才能唱得圆而响亮。如果只顾咬字而忽略了发声方面的要求,声音就会卡在喉咙里,使得韵母不可能唱正确。
    2、 保持合理的口型姿态。每个韵母都有不同的口型,由口腔(主要是下颚和舌的升降前后)调整后形成不同的口型,赋以每个韵母不同的口型。口型的开合状态,决定着字音的准确。要使字腹发音准确,必须分清四呼,把握好字腹发音的口型。除了唱“怀来”、“灰堆”、“遥条”、“油求”、“言前”、“人辰”六道辙字腹时,口形有相应的变化外,唱其他辙字腹时要保持住口型姿态,不能随意发生变化,否则会影响字音的准确。
    (三)咬字不清的第三个原因是归韵,即字音的收尾不准确。收尾到位与否,不仅影响字的个体形象,同时对字与字之间的自然顿歇与衔接也有很大影响。收韵有两种情况:一是直呼型,也就是发声上要求韵母直出直收,即从字腹的延伸到结束,应保持口型始终不变。如“我”、“大”、“花”等字,靠截气收声。假如变动口型,则将加入别的音素而变成别的音和字。如“大”字,将“a”的口型变小,就形成“ao”,“大”就变成“刀”;另外一种是带有韵尾的字,这类字收音的部位要准确,归韵的瞬间掌握要得当,不能另成音节。常犯的错误有两种:一是不归韵,如“闹”字,若不归韵将成“那”;二是归韵不准确,“船”唱成“床”,“音”唱成“英”,就是不能正确区分前、后鼻韵母,从而导致归韵不准确。
    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声乐理论,因为其中有相当多的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去发掘、整理和吸收。在学习西洋歌唱发声技法的同时,也充分发挥我国传统声乐理论的作用,从而共同推动声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歌唱咬字训练与十三辙》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宋承宪著
    2《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徐小懿等编著
    3《怎样练习歌唱》 人民音乐出版社 汤雪耕著
   
   
    作者单位:幺幼力 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03级硕士研究生
    张旭东 烟台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立华)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