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教育 >> 文章内容


希望与挑战同在


作者:叶金中   时间:2005-7-14   阅读1158次

    民办教育的办学空间有多大
    2002年12月28日颁布,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2004年3月5日公布,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预示着民办教育从此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诚然,有法可依是民办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民办教育在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办学的时候,其未来将如何发展不得不说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希望与挑战同在
    —中国民办教育一瞥
    □ 本刊记者 叶金中 文并摄影
   
   
    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年平均增长20%,2002年达5480亿元,是1978年94亿元的58倍,且是1993年的5倍多。尽管如此,经费的增长还是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经过几年的扩招,2002年全国有31873万人在各级各类学校里学习,其中高等学校在校生达1600万人,而普通高校在校生达903万人,在学研究生达50.1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约15%,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刚达到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最低标准,而发达国家高于50%,甚至达到80%左右。
    3亿多人的在校生,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都多。“穷国办大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现实。小学教育的普及和中等教育的发达,在国际上都是在“公立化”运动中实现的。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国家还不能包揽一切教育。在提高办学效益的同时,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两条腿走路”,以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民办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弥补国家经费投入的不足;有利于缓解升学难的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校际竞争和提高教育质量。
    北京在最近公布的《首都教育2010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08年,高校外国留学生规模扩大到8万人以上。高考录取率稳定在70%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以上。全市居民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今年年初京城一些报纸就首都高校今后几年是否扩招,传出不同消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高职扩招将主要通过民办高校解决。预计今年北京民办本专科国家计划招生人数将首次突破15000人,这意味着有四分之一的新生将在民办大学就读。另外北京还有36所文凭考试学校招收高考落榜生,预计容量在3万人左右,还有几十所“高职双证书”学校向全市考生敞开胸怀。
    谈到民办教育的办学空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民办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文源指出:从国家整个教育发展和普及水平来看,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而且各级各类都有很大发展空间。我们初步算了一笔账,高等教育的适龄人口,从2001年到2008年是在爬坡阶段,到2008 年达到顶峰,适龄人口约是12400万,如果2008年的毛入学率达到20%,那么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是2500万左右,净增约1000万,跟2001年比正好翻一番。这1000多万的增量怎么办?一个是公办高校的扩招,我们知道,连续4年的扩招,现有规模虽然还有一定的空间,但存量已经不是很大了,还有很大的空间就需要民办高校来解决。我们作了一个保守的估计,如果增量在1200多万,40%由民办高校来解决,60%由公办高校扩招挖潜来解决,那么到2008年,民办高校的在校生人数是500多万,而2001年国家计划内承认学历的在校生是32万,由2001年的32万到2008年的500多万,这个空间非常大。我还怀疑公办高校能不能在7年的时间解决这60%的扩招。这是计划内的,其实在2001年整个1000多所民办高校中,包括学历文凭考试,包括自学考试,在校生总规模是140万,从140万到500万也是一个巨大的空间,而且是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即使到2008年达到20%的毛入学率,在世界上也是很低的。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适龄人口的增加、公办高等教育承载力及国家继续投入高等教育的财政能力有限,综合来看,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非常好的路子。那么中等教育呢?其实也面临着调整和转轨的问题。北京等大城市已经普及了高中,但从全国来看中等教育的普及率也是很低的,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一些地区也是刚刚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的重中之重是确保义务教育,但是义务教育阶段同样面临一个社会的多样化需求的问题,政府也还没有这个能力和财力来保障社会选择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地方政府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满足多样化的特色化的需求主要是靠民办教育。再说学前教育,全国的趋势是由民办教育来承担,如果这么来分析的话,民办教育的空间将非常巨大。
    谈到民办艺术教育,范冰冰影视艺术学校董事长张传美说,有一个在中学生中的调查统计,有75%—80%的同学喜欢干与艺术有关的工作,不一定都做明星。这个空间是很大的,人们的物质生活满足以后,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家长也考虑学生的素质问题,我们办学有提高整体素质的考虑,同时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我们现在正在扩大规模,竞争是实力的竞争。
    北京吉利大学副校长马龙龙是著名产业经济学专家,对教育产业化有很深入的研究。他说,国家办教育投资不足,不可能支撑这么大一个教育市场,要鼓励民办教育,以前叫补充,现在叫组成部分。尽管办学空间很大,这里有个大的问题要解决,就是产业化问题。现在从官方的角度不承认,它初衷是好的,怕产业化以后只顾挣钱,不管教学质量。还担心低收入家庭交不起钱就上不起学了,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放开才有竞争,首先是教学质量的竞争,如果质量不行,学生马上会走。充分的竞争,质量会上去,价格会下来,需求会进一步扩大,低收入的也能上得起学了,大家受教育的机会更多了。比如我们学校收费跟公办校基本上差不多,一个相对垄断的地位,它反倒不提高质量了。垄断是精英教育,使低收入的人上不起,特别尖子的学生能上公立校,大部分中等偏下收入的上不起学,使弱势群体更加边缘化,我认为从指导思想上必须放开。再说高端教育这一块,你不办,国外的全进来了。大量学生出国,在国内都考不上清华、北大等大学的,他受不到高端教育,经济又可以,只能出国,大量教育资金外流,如果国内各种教育都有,大部分可能都在国内上了。我认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偏于保守,应该开放,这是一个根本的出路,挡是挡不住的,这是一个发展趋势,从各国看都是如此。比如日本只有八个大的公立学校,剩下的全是民办学校,而且质量很高。民办教育,你限制它也要发展,还不如从指导思想上迎合它的发展,指导、引导、协调它的发展。如果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后边的全好办了,很多问题发展中都能解决,民办教育的空间也就大了,老那么遮遮掩掩,高端的外流,低端的不能满足。长远来看,对民族素质的提高不利。大部分人受不到更好的教育,国民素质普遍不高,那国家的危险就大了。
    紧盯市场是民办教育的生命
    《考生家长开口先问“就业率”》,这是2004年4月11日《北京晨报》一篇文章的大题目,它的引题是“北京高校招生咨询活动昨火爆开场,咨询热点一时难住招办人员”,可见“就业率”已经成为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而民办高等教育从一开始就紧盯市场,这是它所处办学不利地位的必然选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汇佳职业学院董事局主席陶西平主张,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市场,而且应当和市场保持“零距离”。5月12日记者到汇佳动画学院采访正好赶上供需见面会,2004年有动画、平面设计专业大专毕业生88人。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北大方正娱乐发展有限公司、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等十余家用人单位来院参加,他们需要二三维动画、游戏、平面、网页、教育软件、动漫等美术设计人员250余人,远远超过毕业生人数。毕业生供不应求是民办学校“教育为了就业”理念的最好诠释。汇佳动画学院的建立,本身就是社会需求的必然结果。多年前中央电视台进了一批设备不会用,找到杨新利院长,最初的培训就这样开始了。杨院长开始动画教学的时候,全国还没有。目前全国各类专业动画教育机构已达80余所。由于中国动画产业不发达,毕业生大多进入需求旺盛的各类电脑公司。现在国务院、广播电视总局专门制定促进动画产业发展的政策,最近北京电视台宣布新建动画频道,湖南电视台宣布新建卡通频道,中国动画产业腾飞的曙光已经显现。
    吉利大学副校长马龙龙说,不同的学校定位应该是不一样的,从目前看,民办教育发展成研究型大学的可能性不大,最多发展成研究教学型。学校应该定位,当前民办教育只占低端教育这一块,定位好了再考虑就业的问题。吉利现在定位在职业教育上,专业设置都是应用型,但课程设置在考试院控制。比如我们想把课程改了,改的更应用,可是很难,他要求上的都是通用课,跟公立学校的差不多,这也有个指导思想问题。我们还想把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找工作更容易。
    吉利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苏保群说,我们采取的是“定单教育”。我们之所以办学就是因为在办企业中受到人才瓶颈的制约,我们想我们的制约其他企业可能也有,所以要充分调研,包括国有的、民营的,然后考虑下一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的理念是比别人提前三分钟,任何事都考虑它发展的方向,把握住规律,这样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很清晰了。
    范冰冰影视艺术学校董事长张传美说,我们定位在中等艺术院校,小学毕业过来学习五年,初中毕业来学习三年,达到中专文化程度,努力为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创造条件,使其很顺利地通过大学考试。学艺术的学生一般文化课都差一些,但在专业课上是满认真的,我们要把握平衡,使他们将来能继续学习。虽然管理和教育都很费劲,付出的艰辛大一些,但心情还是挺愉快的。
    艺术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实习。在范冰冰参加的一些剧组里,出现了一些小学员的影子,一年多的时间已经跟了四五部戏了。范冰冰就是在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学习近一年后,参加《还珠格格》剧组脱颖而出的。
    教师待遇与教师队伍的稳定
    谈到教师待遇问题,王文源所长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实施条例,公办、民办教师的待遇一视同仁,当然教师要有教师资质。至于工资,公办学校教师按职级,民办的就由民办学校自主决定。长期以来制约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比如民办中学要引进大学毕业生难些,公办学校都有政府那一套审批指标和计划,民办学校要到位还有个过程,这不仅涉及到教育问题,还有国家人事制度的问题,包括户籍等一系列问题。关于教师队伍的稳定要从两方面看,因为民办学校是比较彻底的聘任制,它的一个优势就是用人自主,分配自主,也必然导致有一定的流动性,这是好事。公办学校是着急流动不起来,要进的受到编制的限制进不来,不想要的还不能赶出去。民办学校恰恰有这个优势,合适就用,干得好还可以加薪,好就长期用,干得不合适就走,是真正的双向选择。但是作为学校,教师也不能过大的流动,主体队伍要有相对的稳定性,现在的问题不是流动的问题,而是要有一个机制,吸引人才长期在这里工作,引进人才现在是民办教育一个比较大的困难。
    吉利大学副校长马龙龙说,我们提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民办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比公立学校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待遇高些把人才吸引过来。比如,副教授工资可以达到四千多,比公办学校高。人才一来我们马上给他一套住房,两室一厅,全家都可以住,一个月四百元。原来公办校,留校十年都不一定分上住房。再说感情留人,民办学校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很融洽,大家齐心协力办教育,再加上机制比较灵活,各方面办事比较容易。三是事业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公立学校新去的人很难发展,要论资排辈,而民办校则容易发挥。我们认为流动是必然的,但稳定是必要的。教师队伍稳定,学校才能发展。校长办公室主任苏保群进一步说,我们十分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招聘,目前我们有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2人,还有大批的教授、副教授。教育部领导到我校考核时说我们的师资不应办专科,应该办本科和研究生班。我们给人才创造一个科研的环境,像刘华松副校长拿到863项目,是民办教育第一个拿到863计划的,科技部给他240万元,我们马上给他配套240万元,鼓励大家勇于搞科研。我们盖了博士楼、专家楼,解决后顾之忧,安居才能乐业,设施全配好,一进来就可以生活。
    平等待遇何时不再是问题?
    关于平等的问题,《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确立,无疑是一个大的历史进步。当前,各级政府都比较支持民办教育,学生和家长也越来越认同民办教育,但还有些深层次的问题有待解决。也有人认为还有制度歧视的思想存在,好像公办是亲儿子,民办就不行。王文源所长认为:随着法律的实施,基本的权益和地位的保障,应该不是大的困难。当然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还需要各地出台相关的、配套的实施办法,要有教育以外相关部门的协调,具体到某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逐步落实到位。
    吉利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苏保群看得更深入具体,他说,我认为民办教育的平等待遇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是得不到解决的,中国民营经济走过二十年,人们对它的认识才逐渐清晰化。比如产品,谁还考虑是民营的还是国营的呢?它的质量、信誉已经深入人心了,民办教育和民营经济有很多相似之处。从1999年的教育大会到2002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国家为环境的改善做了很大贡献。但这二十多年来民办教育给人的印象,正面的不是很多,在人才的培养上、教学的层次上、在实验设施上、在理念上,应该说虽然前面路走的比较长,但真正的突飞猛进没有达到,这是大环境的问题。人们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还有个过程,如果以后像我们这样的学校有一大批上来,有规模的,实验室条件好的,师资力量强的,办学理念新的,在社会上培养了一批、两批、三批人能较好的工作,这时候才能体现民办教育的成功。成功以后社会才能逐渐认识到,民办学校跟公办学校在很多层次上一样或者更高,或者发展的前景更广阔,因为世界上很多名牌学校都是私立的,当然,最差的也是私立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是要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但“促进法”刚出台,十六大就召开了,“促进法”很多内容跟十六大精神不一样,可以说刚出台就落后了,很多民办教育的问题没有解决,在加强管理上强调很多,没有什么促进发展的措施。比如独立学院的设置无疑是对民办教育的极大打击,在没有师资,没有校舍等的情况下,只是依靠公办学校的牌子,一批就是本科。像我们这样发展几年甚至一、二十年的就是不让办本科,去年一个都不批,今年也难说。一些人的观念还是教育是国家办的,不是民办的。如果一个措施、一个政策错了,那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教育结构如果错了再扳过来可就难了。
    对类似办毕业证书的问题,东方电影电视学院董事长侯爱廷深有同感,他说,主管部门卡得太死,就是不给毕业证书,老百姓对证看的还是很重的,这就制约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现在还有“独立学院”,就很不公平,办本科很容易,也可以吸收个人投资,也可高收费。好像民办校就是专科,本科就不行,够标准就应该给本科。一边给证,一边不给证,学生都跑过去了。假如很多学校都给毕业证书了,不用国家管,考生自己就选择了。如果不行,虽然给毕业证书,学生也不去,电大就是这样,都给毕业证书,可是学生不感兴趣,就是因为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哈佛大学第一年只招到四名学生,可它现在是世界名校。民办教育的生命力很强。现在企业很明智,不光看证书,更重视能力。还有,电影学院、戏剧学院、音乐学院,每年报考上万人,就招那么200来人,人为的造成紧张。
    北京汇佳动画学院杨新利院长说,民办教育一起步就面临着资金问题,面临着社会声誉问题,它的资金如果不足,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再没有市场运作的能力它就会受到更大的影响。如果拿弱点和公立学校的强项比,那它就是不行。我认为民办教育在这些方面就受到歧视,这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至于学生火车票等不是关键问题,就说火车票,汇佳虽然解决了,但很多民办校还是不行。《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后改善很多。民办教育肯定有问题,这是谁都不能回避的。前些天媒体针对一些问题采访时我说,对民办教育应该鼓励,应当是不断报道的,不只是出了问题才报道,这样大家才能了解民办教育的发展过程,我认为如实报道就行,但很真实的报道现在还不够。我们是在做一种事业,大家付出很大。
    合理回报一直是各方关注的焦点
    “民办学校”是中国特有的概念,它是在根据地1944年群众教育改革中形成的,起初它不但不涵盖私立学校,也不包括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举办的学校,而专指农民集资兴学。《民办教育促进法》指出,民办教育是“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由此看来,民办教育的概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办教育崛起,由于有私人和私人团体办学是否合法的思想障碍,民办教育可谓举步维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一些民办学校发展壮大,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也说明社会需要民办教育,它已被社会所接受。目前,我国民办教育机构已达7万多所,在校学生达1400多万人。
    教育是崇高的事业,它的本质是社会公益事业。人们不容这颗白璧无瑕的珍珠蒙上一点灰尘。从“大公无私”的年代走过来的人们更是见不得一点“私”,再加上个别学校的欺诈之嫌,关于民办学校的负面报道多就顺理成章。包括立法者都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和“合理回报”之间徘徊。其实二者并不矛盾,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它不是暴发户的天堂,它虽是低回报,却也是低风险且稳定发展的领域。
    谈到合理回报,各校都算了一笔账,民办艺术学校一般投资规模小些,大部分也就是收支平衡。汇佳教育机构中仅汇佳职业学院已投资两亿多,他们表示要谈回报起码还要10年。吉利大学已投资五亿多,到2008年计划投资达八个亿。他们算的收回投资时间在17年以后。北京汇佳动画学院院长杨新利说,这是很关键的问题,原来就不提倡合理回报,发展民办教育是因为国家投资不足,那就要吸引民间投资,西方国家资金很充分,比如从税收中提取一部分补充教育,但中国没有形成这一套,所以要吸引投资,教育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也不能说没有回报,不然谁投资啊?所以立法时前后讨论了很多。现在汇佳还处于创业阶段,谈不上回报。今年是整个汇佳教育机构第二次创业开始,我们现在不但自己投而且也要吸引资金。第一次创业建了幼儿园、小学、职教、大学等,这些项目都是第一个十年建立起来的,第二个十年肯定是要发展的,而且大学是刚刚建立起来。我们希望大学的运作是国际水准的,西方大学教育是开放式的,我们学校也是开放式的。
    吉利大学副校长马龙龙说,民办教育更应该算这个账,比如投入成本到底多高,什么情况成本最低,达到什么规模是规模经济的,什么规模是不经济的,超了规模也可能是不经济的,那样教学质量就提不高了,也就没有后劲了。苏保群主任认为合理回报是必须有的,回报有三条:第一是人才的回报,既回报社会又回报企业;第二是社会效益的回报,企业办大学无形中给企业做了非常好的广告,李书福董事长说过,我不希望用学费办企业,那也不可能,我要无限制地投到教育中去。三是能够提升企业的品味。
    民办教育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吗?
    从春秋战国到民国,私学与官学一直并驾齐驱,连绵不绝。近代中国历史上曾涌现一大批著名的私立大学,如复旦大学、中法大学、同济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广州大学、中国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北京美术专门学校、知行农业专科学校等及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世界上也有很多耳熟能详的著名大学是私立大学,如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国际知名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不仅在赚钱,更大问题在于它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其享有的国际声誉。英国的一些院校特别是商学院中,外国留学生的比例高达75%,法国最好的商学院外国留学生的比例竟高达90%以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留学生达几十万人,而我国仅吸引了几万留学生,与我国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有作为的民办学校高起点,大手笔,一开始就把国际化作为办学的目标。如今,走进吉利、汇佳等一些民办大学,马上能感到它溶入国际教育潮流的浓浓的氛围。汇佳教育机构起点很高,学校始终坚持“新型、高品质、多层次、国际化”的教育理念,突出职业型、国际化的教育特色,已形成多种专业方向交叉,多重学历层次递进,国内国际教育衔接,与职业相结合的办学特色。根据课程的需要,40%的课程聘请西澳大利亚艺术学院教师教授,60%的课程由汇佳的教师教授。学院采用全英文教学环境和工作室教学模式,这种办学模式使学生只需1/5的留学费用,即可在国内学习国际认证课程。
    关于民办学校是否能成为世界一流,王文源所长说,我相信肯定会有一些民办大学将来会成为中国一流的高等学校,甚至成为世界著名的高等学校。这是一个长久的事业,是一个发展的势头,现在1000多所民办大学发展非常快,但要像清华、北大,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保守地估计,我个人认为不是十年的问题,可能是二十年、三十年,甚至是五十年的时间。我不怀疑它们将来会超过清华、北大,但这个过程绝不是短时间的,要想整体实力上超过清华、北大,五十年内不可能。一所大学的发展不仅仅是看你有多少人,多少老师,它是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大学的理念和大学的沉淀的综合反映,那要相当长的时间,清华、北大过了一百年。但民办教育发展的势头非常好,它是加速度。它们三年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一些学校十年、二十年的发展。但是越往后发展难度越大,开始的发展可能是一些硬件的问题,占地、校舍、设施、设备或一部分紧要的人才,再往后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吉利大学副校长马龙龙说,一流大学是个相对概念,这就看怎么定位,比如我们说的二十年二十强,那么是什么样的二十强,是规模?研究?还是职业教育的二十强?如果说世界职业教育的二十强我觉得能达到,世界一流职业教育没问题。研究性大学那就很渺茫,要比有多少世界级大师,多少诺贝尔奖金得主,那就没法比。中国教育本身就很落后。苏保群主任说,我们原来的模式一百年都不可能办成世界一流大学。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首先要讲三个代表,第二科研要国际竞标,第三交流要走国际模式,科学是无国界的。国外学校用的科研设备是最先进的,而中国是淘汰了给学校用,思路正好相反。学校是科研的核心,用最先进的技术、最新的手段和最新的方法来研究,而不是研究人家剩下的。我们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意识,我们提倡“大师、大楼、大思想”,其中大思想就包含了世界上最新的意识。我们大张旗鼓地宣传这样的思想,让学生一来就受这种熏陶,他工作以后思路就很宽。我们有一个规划,二十年成为国内高校二十强,四十年成为国内一流,八十年进军世界一流,没有方向就不能前进,要成为世界一流,不只是在资金和师资,关键在于理念和方法。清华大学在世界上最好的排位是200多位,北大排到300多位。可能评价体系跟我们不一样,但世界上通用的体系为什么不用呢?
    采访民办教育,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窗,中国大教育的时代来临了,异军突起的民办教育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办教育者都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实现着我们民族的梦想。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希望。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