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 >> 文章内容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6)


时间:2005-3-15   阅读1229次

     阿卡德城邦首次统一文明地区
   
    阿卡德人是说塞姆语的民族,很早就和苏美尔人混住在两河流域的南部,后因阿卡德帝国而得名。由于塞姆语系的各民族起源于两河流域、叙利亚或南邻阿拉伯半岛,这些阿卡德人被认为是本地人。他们人数要超过苏美尔人,而且源源不断的兄弟部落还在陆续进入文明地区。当外来的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创建城邦时,阿卡德人或被驱走或成为他们的附庸。到卢旮勒札格西统一南方苏美尔各邦时,北方迪亚拉河口附近的塞姆人城邦阿卡德突然崛起,成为北方的霸主。把这一时期的塞姆人称作古阿卡德人。其后的巴比伦语、亚述语等塞姆语的方言称作阿卡德语。
   
    阿卡德的王萨尔贡(2291-2236)出身卑贱,其父是个枣椭园的园丁。他本人在基什王乌尔札巴巴的宫廷做过“司仪”,熟知苏美尔文明,因勇力和智慧超人,被拥戴为王,建立了自己的城邦阿卡德。他取代基什成为北方各城邦的领袖后,自称基什王。当温马的卢旮勒札格西围攻拉旮什时,拉旮什王乌如卡吉那向“基什王”萨尔贡求援。阿卡德王以此为由和乌鲁克王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大战。萨尔贡大败苏美尔联军,活捉了卢旮勒札格西,献俘于尼普尔的神王恩利勒大庙,声称恩利勒把天下王权授于他。在征服南方强邦乌尔和温马、臣服拉旮什之后,英勇善战的萨尔贡向两河流域的边缘扩展他的帝国。他远征叙利亚,连陷马瑞、亚尔穆提、埃波拉和图图勒等城;东征伊朗地区,又克埃兰、阿万、巴腊赫西等国。他自称身经34战,俘获50公侯(恩西),建立了第一个领土辽阔的楔形文字帝国。但他的王衔仍带有城邦的特点:“阿卡德城之王,基什城之王,国土之王,安奴的祭司长(乌鲁克城),恩利勒的大恩西(尼普尔城)”。然而,“国土之王”已有地区性意义。萨尔贡任命他的女儿恩海杜安那(En-hé-du7-anna)为乌尔的最高女祭司(entum)。阿卡德国王的儿子们被封为各城邦的总督。
   
    在公元前2004年,苏美尔王室的乌尔第三王朝被新兴起的说塞姆语的阿摩利人建立的伊辛和拉尔萨两王朝所取代。从这一时期开始,以拉旮什、温马、舒如帕克为代表的一批苏美尔城市国家开始衰亡,最后沦为荒无人烟的废墟。随着南方大批城市被逐渐放弃,苏美尔人完全消亡于巴比伦人之中了。
   
    塞姆人的伊辛、拉尔萨和古巴比伦王朝、汉穆腊比(1792-1750)一统天下
   
    在乌尔第三王朝末王伊比辛(2027-2004)第三年的时候,乌尔朝庭突然失去了对各行省的控制。边远省份如埃什嫩那和苏萨的统治者都各自称王。尼普尔附近的帝国的贡品管理中心普兹瑞什达干在第三年初的时候关闭了。重要城市温马和拉旮什在第五年和第六年相继脱离了乌尔王庭。在苏美尔心脏地带的尼普尔,乌尔王室行政档案在第八年后消失了。南方重镇拉尔萨已成了半独立的国家。尼普尔与乌尔之间的重镇伊辛的总督(“恩西”)伊什比埃腊(2020-1988)在伊比辛的第八年开始自立为王,控制了宗教中心尼普尔。帝国瓦解的原因是由西方迁徙来的塞姆语的阿摩利各部落突破了舒辛在其第三年修成了“阿摩利长城”,纷纷进入中原,分居在各大城的周围,后逐渐进入城市。许多城市的首脑出身于阿摩利人,像拉尔萨的阿摩利酋长那波拉奴,一旦时机成熟,他们自然脱离乌尔的苏美尔朝庭。乌尔军队曾在东方迪亚拉河中上游对西穆如国作战,乘乌尔军队在东方,境外的阿摩利人突破了防线而境内曾依附乌尔的阿摩利人则摆脱了宗主权。伊辛总督伊什比埃腊利用这一危机获得了自己的权力。他最初被伊比辛派往伊辛和卡扎鲁城去购买乌尔急需的粮草。他用20塔兰特(1塔兰特=60斤)白银的购买了大批粮草,储存在伊辛城。伊什比埃腊向乌尔王要求600只船运送粮草,然而乌尔王没有能力征到急需的船,但允诺他将付这些粮草以双倍的价钱。同时,乌尔王同意将伊辛和尼普尔交给伊什比埃腊管理。伊什比埃腊在伊辛不断扩展自己的实力,派出使节自称尼普尔的众神之王恩利勒已放弃了乌尔而将王权交给他。伊什比埃腊从伊辛比的第八年开始用自己制定的年名。伊辛攻破了不向其臣服的吉尔塔波城和一个阿摩利人控制的城市,重建了伊辛城墙,成功地击退了埃兰人的入侵。由于伊辛的强大,埃兰人转攻较弱的乌尔城,在伊比辛24年(即伊什比埃腊17年)攻陷了王城乌尔,掠走末帝伊比辛。伊辛成了苏美尔首都。在他的25年,伊什比埃腊成功地驱逐了占据乌尔的埃兰军队,成为乌尔王统继承人,号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在其33年的统治期间,伊什比埃腊帮助了处于危机的埃什嫩那、基什和波尔西帕等城的恩西,获得了他们对伊辛王权的支持;击败了反对自己的卡扎鲁和苏巴尔图的恩西们,逮捕了敌对的尼普尔神庙的总主持,击败了马勒库和哈马兹等二个东方强国。虽然,许多城中的阿摩利首脑仍然有一定的自治权力,但伊辛王在两河流域南部的地位建立起来。
   
    在伊辛第五王李皮特伊什塔尔时,乌尔北面不远的拉尔萨邦崛起,与伊辛争夺王权。拉尔萨的衮古奴开始向伊辛的霸权挑战,从伊辛手中夺取了旧都乌尔,并一度进入尼普尔这一像征王权的城市,也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王,形成南北朝对峙局面。由于衮古奴的兴起,伊辛王朝失去了对南方地区的控制。乌尔、埃瑞都,拉旮什、基苏腊等城先后落入拉尔萨手中。但尼普尔还在伊辛控制中。前1998年,拉尔萨王阿比萨瑞大败伊辛军队。伊辛的李皮特恩利勒(1875-1871)在位时,拉尔萨王苏穆埃勒进入尼普尔并控制圣城共6年。这时,陆续进入各地的阿摩利部落都已经站稳了脚,纷纷效仿伊辛和拉尔萨建立自己的王朝。在北方兴起了巴比伦,其首王苏穆阿布和次王苏穆拉埃勒的多次征战使该邦成为北方阿卡德地区的霸主。南方,拉尔萨王朝在苏穆埃勒的领导下不断向北扩张。伊辛的新王埃腊伊米提(1870-1863)在其第二年在国内发布了解负令,从拉尔萨手中夺回了圣城尼普尔,收复了苏穆埃勒夺走的基苏腊,一度攻陷强邦卡扎鲁。随后,伊辛的政治十分动荡,无血缘关系的三个国王每人在位三年或四年便被推翻。辛马吉尔(1827-1817)和其子达米可伊里舒(1816-1794)虽然维持了王朝的稳定,但他们除了在伊辛和尼普尔进行宗教活动、求神保佑和加固伊辛城墙外,无法挽救伊辛的衰败。强大的拉尔萨王瑞姆辛在其24年、28年和29年接连攻打伊辛。公元前1794年,伊辛城陷,共15王治227年、一度号令天下的大邦伊辛王朝被夙敌萨兼并。拉尔萨统一了巴比伦尼亚的南部苏美尔地区。
   
    拉尔萨刚灭掉伊辛前一年(1793),汉穆腊比登上巴比伦王位。在中原地区,墨守苏美尔旧制的南方王朝拉尔萨和代表新兴力量的北方王朝巴比伦两强对峙。当时,拉尔萨老王已在位30年并剪灭掉乌鲁克和伊辛二强,势力明显强于年轻的汉穆腊比。然而,雄才大略的青年元帅利用巴比伦有利的地势,对各强国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扼制住拉尔萨的上升势头;挟五世之余威,经30年的运筹和戎马辛劳,终于一统天下。当时另外五强的是:马瑞控制巴比伦上游的幼发拉底河地区;亚述控制上游的底格里斯河地区;埃什嫩那控制东北的迪亚拉河广大地区,东南方面的埃兰强国寻机侵入两河流域,叙利亚的延哈德强国对两河流域政治和军事力量平衡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还有许多小国或独立或臣服,仰俯于大国之间。
      汉穆腊比的战争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他的六年至十年:战胜了已臣服于瑞姆辛的旧国乌鲁克和伊辛,击败了东邻强国马勒库,并吞了巴比伦上游的重镇腊皮苦,疆界于是与马瑞国相接。从他的第11年到28年,他保持了18年的和平。这是因为这一时期亚述王沙姆西阿达德和埃什奴那王那腊姆辛和达杜沙以及拉尔萨的瑞姆辛都十分强大。沙姆西阿达德一度合并马瑞,统一了两河流域北部并西征叙利亚,直抵地中海,声威浩大。埃兰王企图征服拉尔萨和巴比伦的计划迫使汉穆腊比和瑞姆辛以及马瑞的金瑞林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夷蛮的埃兰国。在其29年(1764),汉穆腊比在黑瑞图城一举击溃埃兰、库提、埃什嫩那和马勒库的同盟大军,使埃兰军队从埃什嫩那退出。他的第二阶段的作战阶段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连续作战十年,直到38年用大水冲毁埃什嫩那。瑞姆辛看出汉穆腊比的大志,拉尔萨军队经常侵入巴比伦的城镇,使两国关系迅速恶化。除了继续保持和马瑞的同盟,汉穆腊比还和投靠埃兰的马勒库王伊皮可伊什塔尔交好,加强了自己的力量。他把两塔兰特(=120斤)白银和70库尔(=175石)大麦送给马勒库王作为友好援助。然而埃什嫩那新王茨里辛这次站在瑞姆辛一边,拒绝和汉穆腊比的举行盟誓。汉穆腊比为了牵制埃什嫩那,与埃兰王茨帕拉尔胡帕重归于好。巴比伦军队和其同盟军包括一千马勒库人包围了由瑞姆辛弟弟辛穆巴里忒和另三位将军防守的拉尔萨在北方的首都马什干沙皮尔。此时约80岁的瑞姆辛无法率军驰援,引起城内外军心涣散,号称40万的拉尔萨军纷纷倒向巴比伦方面或溃散,五天后,马什干沙皮尔守军开城出降。在汉穆腊比29年底闰十二月,拉尔萨的各城基本平定,只剩下瑞姆辛坚守在拉尔萨孤城。汉穆腊比30年(瑞姆辛60年,前1763年),巴比伦军围攻拉尔萨六个月,用了锤城车、攻城塔以土坡等多种攻城方法。最后,城内粮尽,易子相食,瑞姆辛在城陷时可能被俘。现在,汉穆腊比已成为整个巴比伦尼亚的主人。在汉穆腊比31年(1762),巴比伦军队重创了埃什嫩那、库提以及亚述地区一些小国的联军。埃什嫩那在底格里斯河上的重镇曼基苏和周围地区尽归于巴比伦。汉穆腊比32年(1761),巴比伦军队继续向两河上游挺进,征服昔日远交的同盟马瑞的金瑞林和亚述的伊什美达干。这年,汉穆腊比在南方挖掘了一条名叫“汉穆腊比是人民的丰收”的水渠,把甘甜的河水带给巴比伦在南方的新领地:尼普尔、伊辛、乌鲁克、拉尔萨、乌尔和埃瑞都。同时,巴比伦强悍的战争机器向东征服了他攻打拉尔萨时的盟友马勒库王伊皮可伊什塔尔;向西南的幼发拉底上游臣服了他的老盟友马瑞王金瑞林。第34年(1759),被征服的马瑞和马勒库人民举兵起义。巴比伦军队在两地迅速平乱后,拆毁二城的城墙并破坏了城市建筑、移走人民。两座历史名城从此埋葬在乱石黄沙之下,直到近代才重见天日。汉穆腊比36年(1757),巴比伦大军向底格里斯上游的控制尼尼微和卡拉赫的图如库各部落之王以及他的盟友卡克木各部以及亚述地区其它小国发动征服战役,征服了这些强悍的山区部民。汉穆腊比37年(1756),巴比伦军队杀入埃什嫩那,用迪亚拉河的大水冲毁了这座名城。和马瑞和马勒库一样,这次毁灭使埃什嫩那城在地下沉睡了三千五百年。汉穆腊比38年(1755),他对半独立的亚述王伊什美达干不能容忍,派兵征服了亚述的首都埃卡拉图以及亚述的邻国布荣达(哈布尔上游)和扎勒马库(巴里赫上游)。这样,西从幼发拉底河岸东到底格里斯河岸,广大亚述地区和其中的数十小国,全部臣服于“四方之王”汉穆腊比。巴比伦王朝这时控制的版图超过了历史上任何王朝的最大版图。经过十年频繁战争(29年至38年),雄才大略的汉穆腊比终于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在他的33年至38年之间,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腊比法典”,保护了平民阶级的利益,从而保证了军队中公民兵的来源。这也是他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统一天下仅五年后,年迈的汉穆腊比死去,在位43年,其英名永垂青史。
   
    古巴比伦王朝的最后二王阿米嚓杜喀和其子叁苏迪塔那共在位52年(1646-1626和1625-1595)。阿米嚓米喀在其第十年在上游的幼发拉底河修建了以自己命名的要塞,可见上游的敌人随时可能顺流南下。虽然汉穆腊比毁灭和臣服了巴比伦尼亚外围国家马瑞、埃什嫩那、阿淑尔和埃卡拉图,统一了两河流域,但也将巴比伦地区直接暴露给境外的夷蛮强国。巴比伦上游的阿摩利人强国马瑞的不复存在使小亚高原上的印欧民族赫梯人有可能顺流而下而直抵巴比伦。迪亚拉河上的埃什嫩那本也可以阻挡东方山区新迁移来的欧印民族加喜特人,它的消灭使加喜特人可以此为基地,逐步进入阿卡德中心地区。在马瑞地区出现的哈那国的一个王带有加喜特王族的名字,可见加喜特人已进入这一地区。如果赫梯人南侵,和他们同属印欧语系的加喜特人肯定会联合入侵者共同打击阿摩利人的巴比伦王朝。在叁苏迪塔那31年,赫梯王穆尔西里什第一顺河南下,突袭巴比伦城。此时,古巴比伦社会内部矛盾激化,贵族和富豪大肆收买公民份地,失去份地的平民或依附于豪强或沦为债奴。虽然每位巴比伦王在即位后都要发布解负令释放债奴,但很难根本抑制豪强。久之,巴比伦的豪强林立,平民大量流失,兵源匮乏,国王无法组织有效的兵力进行防卫。在新兴的赫梯大军的打击下,巴比伦军队接连败绩,导致首都被夷蛮攻陷。赫梯人把大批俘虏和财宝包括主神马尔杜克的金像掠往小亚。加喜特王朝第十王阿古姆第一和赫梯达成协议,从其手中接管了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新王朝。24年后,阿古姆第二从赫梯要回马尔杜克像并因此得到巴比伦人民的承认。加喜特的第13王乌兰布瑞阿什和第14王阿古姆第三共二次征服了南方的海国,攻陷其首都恩利勒堡,再次统一了巴比伦尼亚。
   
    从阿淑尔城邦到亚述帝国
   
    两河流域北方中心阿淑尔城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西岸的岩壁上,处于沿底格里斯河的南北交通线和辛旮尔山脉东西交通线的会合处。阿淑尔城缺少可耕地但是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亚述后来走向轻农耕,重商战的立国之路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古亚述城邦时期的情况大都来源于小亚细亚的卡尼什城中的亚述商贸区出土的泥板文书。满载着货物的古亚述商人的驴队从阿淑尔城出发,穿过两河流域北部平原,沿着陶鲁斯山脉到达小亚细亚的卡尼什城。在这里,他们把货物转买给本地的商人。当阿摩利酋长沙姆西阿达德在亚述阿淑尔时,他面临着两个主要的敌人:迪亚拉地区的埃什嫩那和幼发拉底河中游的马瑞。沙姆西阿达德在王城埃卡拉图被攻陷后逃往南方的巴比伦。得到巴比伦王辛穆巴里忒的援助后,他重新占据了埃卡拉图。3年后,沙姆西阿达德又攻占了阿淑尔城,废掉了古亚述的最后的王埃瑞舒第二,开始了统一亚述地区的伟大事业。在沙姆西阿达德死后,他以武力建立的帝国瓦解了,各臣服的城邦纷纷脱离亚述的控制。金瑞林进入的马瑞称王,马瑞再度强大,并打败了亚述。亚述王伊什美达干不得不臣服于埃兰、埃什嫩那和巴比伦。在巴比伦的汉穆腊比的同埃兰、拉尔萨、埃什嫩那等强国进行争霸的时候,亚述地区的各小城邦在强国之间不断改主易宗,以求生存。在沙姆西阿达德以后的三个世纪中,亚述地区的国王们臣服于南方巴比伦和胡里安人的米坦尼大国。
   
    米坦尼的衰落给了亚述人与埃及、赫梯、巴比伦并列称霸的机会。亚述在阿淑尔乌巴里忒第一(前1365-1330年)在位时期开始对外扩张,首先的征服东部山区穆茨如人,巩固了王朝在阿淑尔和尼尼微的统治。从此以后,直到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阿淑尔至尼尼微地区一直为亚述的本土和核心。阿淑尔乌巴里忒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干涉了巴比伦的事务。他把女儿嫁给了一位加喜特巴比伦国王。不久在巴比伦发生叛乱,加喜特人杀死了新国王、阿淑尔乌巴里忒的外孙,把一个加喜特平民扶上了王位。阿淑尔乌巴里忒驱逐了篡位者,把自己的曾外孙库瑞旮勒朱第二扶上王位。这样,巴比伦国王实际上成了亚述王的晚辈。此外,阿淑尔乌巴里忒还同埃及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在埃及出土的阿马尔那信件中,有阿淑尔乌巴里忒写的两封长信,叙述了他把一辆马车、几匹白马和一个天青石的滚筒印送给了埃及的法老。作为回赠,他得到了些黄金来装饰他的新宫殿。阿淑尔乌巴里忒之子恩利勒尼腊瑞(前1327-1318年)继承父位后,继续扩张。巴比伦的库瑞旮勒朱第二不再听从亚述的指挥棒。《两国同步编年史》中记载恩利勒尼腊瑞向南扩张遇到了库瑞旮勒朱第二的抵抗。双方在底格里斯河岸上的苏旮古发生战斗。结果巴比伦的军队败退,两国议和,划定边界,亚述的边界向南推进了一步。恩利勒尼腊瑞的儿子阿瑞克丁伊里,主要同来自山区的游牧民族进行作战。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亚述军队打败了宿敌胡里安人、图如库人和库提人。阿达德尼腊瑞第一(1305-1274年)开始收复历史曾属于亚述的哈布尔河三角形地。亚述军队大败米坦尼军队,将米坦尼王沙图阿腊第一掠到阿淑尔城,使其盟誓称臣。沙图阿腊第一的儿子瓦萨沙塔向赫梯求救,起兵反抗亚述。赫梯王穆塔瓦里什第二接收了米坦尼的礼物,但不出兵。亚述攻占了米坦尼的首都瓦舒卡尼,再次将米坦尼国王掠到了亚述。阿达德尼腊瑞第一同巴比伦的新国王在边界地区伊什塔尔港也发生了战争,亚述王再次战胜巴比伦,其边界南移。阿达德尼腊瑞第一重修了阿淑尔和伊什塔尔神庙;加固了阿淑尔城内沿河的防波堤,并在城内挖了排水沟,来防止水患。
   
    阿达德尼腊瑞以后的沙勒马那沙尔第一(前1273-1244年)和图库勒提尼奴尔塔第一(前1243-1207年)时期是中亚述发展的顶盛时期。这一时期亚述灭亡了米坦尼、打败了加喜特巴比伦,疆域扩展到亚述历史上的最大范围。沙勒马那沙尔第一时,以土耳其东部的凡湖为中心的乌腊尔图民族形成了强大的王国,威胁着亚述的心脏地区,成为亚述北部的劲敌。沙勒马那沙尔第一亲自带兵北进,毁灭了51个乌腊尔图的村镇,把乌腊尔图的战俘编入亚述的军队。这时,塞姆语的阿拉美亚人出现在亚述的边界上。米坦尼的国王沙图阿腊第二联合赫梯人和阿拉美亚部落发动叛乱,沙勒马那沙尔第一打败了米坦尼联军,占领了哈尼旮勒巴特地区,刺瞎了14000名战俘的右眼,将他们卖为奴隶,灭亡了米坦尼王国。图库勒提尼奴尔塔第一的亚述军队的征服战争以征服库提山区的乌库美尼人开始,叛乱的王公们被带到了阿淑尔城,在同亚述人盟誓臣属后,被放回了原国。图库勒提尼奴尔塔第一在与巴比伦争夺底格里斯河二国边界地区时,一举攻陷巴比伦。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