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首 页

新 闻

教 育

学 习

文 学

人 才

文 化

艺 术

书 画

论 坛

大 赛

社 区

图 片

网 络

中 国

世 界

书 店

视 频

摄 影

健 康

生 活

旅 游

娱 乐

男 女

体 育

军 事

科 技

经 济
房 产
汽 车

通 信

商 城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国际贸易 >>> 文章内容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时间:2004-10-2   阅读1721次

      一、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2002年下半年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全年
    增长速度大大高于预期。据中国海关统计,全国进出口总值达到8512.1亿美元
    ,增长37.l%。其中出口4383.7亿美元,增长34.6%;进口4128
    .4亿美元,增长39.9%。外贸运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增强
   
      2003年,中国月度进口、出口增幅均达到27%以上,月度进口最高增幅达
    到63.4%,月度出口最高增幅达到50.7%,全年进出口规模比上年净增23
    00多亿美元。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统计,2003年中国进出口额和出口额
    世界排名均从上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进口额从世界第六位跃升至第三位,进、
    出口额占世界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5.3%和5.9%,贸易大国的地位进
    一步巩固。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贸易结构继续优化,效益和质量有所提高,为国民经
    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2003年出口占GDP的比重接近33%,比上年提高了
    约6个百分点;关税和进口环节税3712亿元,增长43%;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
    到4032.5亿美元,比上年底增加1168.4亿美元。
   
      (二)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进一步上升,投资类、资源性商品进口快
    速增长
   
      2003年,机电产品进口和出口规模均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分别达22
    49.9亿美元和2274.6亿美元,增长44.6%和44.8%,占总进口和
    总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54.5%和51.9%,分别比上年提高了1.8和3.7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和出口规模也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分别达1191
    .8亿美元和1101.6亿美元,增长44.1%和62.7%,占总进口和总出
    口的比重分别达到28.9%和25.1%,分别比上年提高了。0.8和4.3个
    百分点。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长平稳,其中纺织服装出口788.5亿美元,增长2
    7.7%;鞋类出口129.6亿美元,增长16.8%;塑料制品和玩具分别出口
    73.2亿美元和59.8亿美元,增长20.9%和7.3%。国内短缺的投资类
    、资源性商品进口大幅增加,原油、成品油、钢材和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分别达911
    2万吨、2824万吨、3717万吨和120万吨,分别增长31.3%、38.
    8%、51.8%和25.8%,上述产品的进口单价分别上涨了18.3%、11
    .3%、6.1%和33.1%。
   
      (三)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加工贸易保持平稳发展
   
      2003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1820.4亿美元,增长33.7%;进口1
    877亿美元,增长45.4%,增速高于出口11.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口增
    量586.1亿美元,占总进口增量的比重达49.8%,成为全年进口高速增长的
    主要拉动力量。投资类、资源性商品和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口快速增长,其中石油、铁
    矿砂和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口增速均超过50%。加工贸易在2003年保持平稳发展
    ,出口2418.5亿美元,增长34.4%;进口1629.4亿美元,增长33
    .3%,进出口基本保持同步增长。
   
      (四)集体私营企业进出口增速进一步加快,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日益明显
   
      2003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2403.4亿美元,增长41.4%,出口增
    量占总出口增量的62.4%;进口2319.1亿美元,增长44.7%,进口增
    量占总进口增量的60.8%,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外贸发展的主导力量。集体私营
    企业出口增长83.1%,对总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24.2%;进口增长88.1
    %,对总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5.3%。由于国家对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资格的进
    一步放宽,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2003年全国新增具有进出口
    业绩的企业3.3万家,实现进出口额475.8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增量的20
    .7%。
   
      (五)欧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自美欧进口明显加快
   
      2003年,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双边贸易额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分别
    达到1263.3亿美元和1252.2亿美元。中国对欧盟出口721.5亿美元
    ,导致欧盟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分别增长24
    .3%和37.7%,增幅分别比上年加快20.4和29.8个百分点。但由于自
    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进口增长更快,中国自美国和欧盟进口
    占总进口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个和0.2个百分点。
   
      (六)长江三角洲地区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西部部分省市区高
    速增长
   
      2003年,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江苏和浙江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123
    .6亿美元、1136.2亿美元和614.2亿美元,分别增长54.7%、61
    .7%和46.4%。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进出口总额2836.5亿美元,增
    长28.3%;其中深圳市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达到1174.1亿美元,增
    长34.6%。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市合计进出口总额达2874亿美元,首次超过
    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省。西部省区市中,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重庆和贵州进
    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到77.3%、72.5%、51.3%、47.5
    %、44.7%和42.4%,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中国进出口快速增长是内外部环境变化的综合反映,是多方面因素共
    同作用的结果。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快,带动了国际市场需求的明显回升,中国出
    口的市场空间增大;在全球化加快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吸纳国际生产要素转移的优势
    进一步凸显,投资贸易的互动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加
    快调整,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成为带动外贸增长的主导力量;国内投资高速增长,
    消费结构继续升级,拉动了对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和部分耐用消费品的进口需求
    ;出口退税、加工贸易、吸收外资等涉及外贸发展全局的主要政策保持稳定,为中国
    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2004年一季度中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2398亿
    美元,同比增长38.2%,其中出口1157亿美元,增长34.1%;进口12
    41亿美元,增长42.3%。总体上说,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将继
    续改善,但是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
   
      从出口方面看,世界经济增长的势头趋于强劲,主要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普遍看
    好世界经济前景,据IMF预计,200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4.6%,达到近3年
    来最高水平。国际贸易将更加活跃,据WTO预测,2004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
    .5%,比2003年加快3个百分点。多年来困扰出口发展的出口退税拖欠问题得
    到解决,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得到极大缓解,2004年一季度,全国已累计办
    理出口退税838.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7倍。2002年和2003年
    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连续超过500亿美元,形成了强大的出口生产能力,外
    贸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一大批集体私营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新的出口增长点。因此
    ,2004年中国出口仍有快速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主要货币汇率波
    动频繁,石油价格高位运行,恐怖主义阴影笼罩,都对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形成严重威
    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损害了世界贸易的有序发展,中国更是深
    受其害。中国国内投资需求旺盛,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出口成本不断
    攀升。这些不利因素或不确定因素,都对中国出口增长形成较大制约。
   
      从进口方面看,当前中国进口高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这其中有国际市场商品
    价格上涨的影响,也有进口关税总水平进一步下调的刺激,但根本上是由于中国国内
    投资需求膨胀,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引起的,2003年中国国内投资增长26.7%
    ,,2004年一季度增幅继续加快,达到43%。从历史数据分析,投资高速增长
    的年份,进口通常也快速增长。由于能源、原材料的瓶颈制约不可能迅速缓解,今年
    进口将继续高位运行。今年以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货
    币信贷投放的政策措施,包括严格控制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过度投资,严禁建
    设各类不切实际的宽马路、大广场等形象工程,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在去年提高
    1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又提高O.5个百分点,并且对商业银行实行差别准备金率,等
    等。随着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国内投资需求增势趋缓,进口增幅将逐步回落,回
    落幅度大小主要取决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效果。
   
      综合上面的分析,预计2004年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将接近或突破1万亿美元
    ,增长约17%。其中出口将达到5050亿美元左右,增长约15%;进口将达到
    4950亿美元左右,增长约20%。增幅将比出口增幅高5个百分点以上。
   
      三、当前对外贸易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前,中国对外贸易运行态势总体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有些问题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一)保持贸易平衡的压力增大
   
      今年一季度,中国出现了8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其中2月份当月逆差79亿美
    元,是历史上逆差最大的月份。一季度的逆差是在出口较快增长的情况下,由于进口
    量价齐升、进口增幅超过出口导致的。一季度,原油、成品油、铁矿砂、钢材、铜材
    、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纸浆和天然橡胶等十种能源、原材料进口增加96亿美
    元,其中因数量增长增加54.4亿美元,因价格上涨增加41.6亿美元。当前进
    口的增加对缓解国内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抑制国内价格过快上涨是必要的,目前的
    逆差规模也是可以承受的。但如果持续出现较大规模的贸易逆差,保持贸易平衡的压
    力将大大增加,对国际收支平衡也将产生不利影响。
   
      (二)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可能对部分产品出口竞争力产生
    影响当前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的矛盾十分突出,不仅影响国内生产和人民生活,
    也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履约能力。有的地区因电力供应紧张,出口型生
    产企业被迫“停三开四”。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企业出口成本增加。
    3月份,国际原油平均价格保持在30美元/桶的高位,国内市场线材、螺纹钢价格
    均接近4000元/吨,热轧薄板价格5123元/吨,冷轧薄板5701元/吨,
    棉花价格17396元/吨。出口退税机制改革以后,一些财政困难的地区分担超基
    数部分还有一定难度,IT产业对出口退税率的结构性调整反应比较强烈,可能会对
    吸收外资和部分企业的出口产生影响。对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滞后”效应还需要继
    续密切跟踪和观察。
   
      (三)加入世贸组织的应对任务艰巨
   
      随着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的相继结束,原有管理手段的作用降低或不复存在,
    部分敏感产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今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降至10.4%,其中工业品
    降至9.5%,已经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非关税措施进一步减少,投资领域进一
    步放宽,银行、保险、证券、分销等重要服务部门的竞争压力增大,农业、汽车等产
    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以农业为例,今年中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已降至15.6%,
    不仅远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大大低于日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
    家还对农业大量补贴,以目前中国的农业发展水平,很难与国外现代化农业相竞争。
   
      (四)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贸易摩擦有增无减
   
      2003年,国际上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立案59起,涉案金额约22
    亿美元,创历年最高。单起案件涉案金额不断增大,59起案件中,逾千万美元的大
    案共15起,,有4起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国外又对中国发起11
    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同比增长83.3%,涉案金额3.3亿美元,同比增长
    15.6倍。美国不仅发起4起救济措施调查,而且通过301、337调查等手段
    借口劳工和知识产权等问题对中国施压。目前,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纺织品出口正在
    受到严重威胁,中美纺织品贸易磋商还在进行之中,欧盟也正准备对35类纺织品与
    中国磋商采取限制措施。欧盟正在制定的化学品和电器产品等技术标准,也将对中国
    出口产生较大影响。近日,美国裁定对中国输美彩电征收不同程度的反倾销税,并且
    正式就中国的半导体增值税退税问题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日益加剧的贸易摩擦
    将对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作者声明: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著作权人。我同意中国人人网发表此作品,同意中国人人网向其他媒体推荐此作品。未经中国人人网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中国人人网及时通知我。在不发生重复授权的前提下,我保留个人向其他媒体的直接投稿权利。
【编者按】(注:转载除外)


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 发表您的评论
没有评论信息

  友情连接 关于人人 加盟人人 联系人人 人人广告 人人招聘 人人导航 人人未来  

人人文学网
网址:http://www.cnrr.cn 电子邮箱:253581255@qq.com
总部电话:010-51656981   QQ:253581255
版权所有: 华夏网·中国人人网

人人艺术网